发布日期:2025-06-27 18:59 点击次数:147
正所谓“江山代有人才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,然而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之中,却素有“王不过项、将不过李”之说,意思是说历史上所有的王爵和将领都没有能够超过两人的。那么,这里的“项”和“李”分别指的是谁,为何说没人能比过他们呢?

王不过项
所谓的“王不过项”,指的便是秦朝末年的西楚霸王项羽。
项羽出身楚国贵族,姬姓,项氏,名藉,字羽。项羽出生于战国末年,自幼便不喜读书而喜好兵法,而且练得一身好气力,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便形容其“长八尺馀,力能扛鼎”。
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陈胜、吴广于大泽乡发动起义,就此拉开反秦起义大幕。同年,项羽与叔父项梁在会稽郡,杀死会稽郡守殷通,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精兵八千后起兵,一路率军向西北进发。
项氏本就是楚地贵族,而且项燕乃是楚国抵抗秦国的最后一根顶梁柱,凭借着项氏一族在楚地的声望,项梁一路北上收揽了各路义军,等到渡过淮河抵达薛县时,兵马已达十余万之多。

次年,章邯领兵出关平叛,陈胜兵败被杀,项梁随后在范增建议下,从民间寻回楚国宗室后裔熊心,拥立为楚王,自己则掌握军政大权,成为楚地义军领袖。
可惜,项梁随后战死定陶,而不甘为傀儡的楚王熊心则趁机收夺项氏兵权,“巨鹿之战”时,楚王熊心以心腹宋义为上将军,项羽为次将,范增为末将,领兵六万救援赵国,项羽则趁机以宋义驻军不前为由在安阳杀死宋义,重新夺取兵权,在既定事实下,楚怀王熊心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。

项羽夺取兵权后,以“破釜沉舟”之计大败秦军,解了巨鹿之围。在得知刘邦已经迫近关中后,项羽又迫降章邯,率领诸侯联军四十万,紧随刘邦之后杀入关中,诛杀了秦王子婴,彻底灭亡了秦朝。
攻灭秦朝后,项羽上书熊心希望封自己为王,但楚怀王却回复“如约”,即按照此前“先入关中者王之”的约定,封刘邦为王。项羽不服,遂尊熊心为义帝,自己则代楚怀王熊心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,同时自立为西楚霸王。此后,项羽又派人秘密杀死了义帝熊心。

如此一来,天下被分为了十九份,项羽虽然与其他十八位诸侯王一样,同为“诸侯王”,但实际上他的西楚霸王封号却凌驾于其他十八王之上,乃是当之无愧的“王上之王”,这便是所谓的“王不过项”,而历史上的所有王爵,都无法做到这一点。
当然,另一层意思则是说项羽之勇武,千古无二,历代王爵之中,也没有能够比得过他的。
将不过李
所谓“将不过李”,指的便是唐朝末年的飞虎将军李存孝。
李存孝本姓安,名敬思,乃唐末代州飞狐县人。李存孝出生时,正值唐末战乱频发之际,结果幼年的李存孝便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掳为了俘囚,后来长期侍奉于李克用左右,日渐受李克用信任。

在那个“武强文弱”的时代,割据一方的军阀们,为了确保麾下武将的忠心,收养义子乃是极为普遍的做法。李存孝随着年纪渐长,也习得了一身好武艺,善于骑射、骁勇绝伦,因此也被李克用收为了义子,并被赐名李存孝,成为李克用麾下主要战将。
此后,李存孝长期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,因“骁勇冠绝,常将骑为先锋,未尝挫败”,成为李克用的得力助手。之后,李存孝跟随李克用征战天下,“救陈、许,逐黄寇”,每战无不克捷。

中和四年(884年),朱温在上源驿招待李克用,结果两人爆发剧烈冲突,朱温随后在夜间派兵突袭驿站,幸亏李存孝等人拼死掩护,李克用才得以杀出重围。之后,李克用与朱温在河东地区长期交战,“潞州兵变”时,朱温趁机派葛从周、朱崇节率领进驻,关键时刻正是李存孝率五千人收复潞州。
景福元年(892年),成德节度使王镕与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联合,攻打定州的王处存。王处存向李克用求援,李克用于是派“存孝侵镇、赵之南鄙,又令李存信、李存审率师出井陉以会之”。然而,李存信与李存孝之间极为不和,李存信能力不如李存孝,但却常常与之争功,“由是相恶,有同水火”。

战后,李存信向李克用进谗言,诬陷李存孝“望风退衄,无心击贼,恐有私盟也”,李存孝得知后,即恼怒又心灰意冷,反而“致书通王镕,又归款于汴”,以致最终被李克用击败,被处以车裂之刑。
不过,历史上的李存孝虽然也算勇猛善战,但却并不像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那般犹如战神一般,过分强调个人之勇武。至于所谓的“将不过李”,更多是源自于演义小说等文学创作,而并非历史上的李存孝。

除了“王不过项,将不过李”两句之外,还有“力不过霸,拳不过金”两句,其中”力不过霸“说的是《隋唐演义》等演义小说中的李渊之子李元霸,形容他的力气远超常人;“拳不过金”说的则是《金台奇侠传》等传奇小说中的北宋豪侠金台,传说他是中国武学第一人。不过,相较于项羽和李存孝,这两位的故事多为虚构。